天天RPG
2019-03-17 16:32:04
1209
去年年末,一个仅有2-4名主创的国内团队,创作了一款直击社会热点、引发广大网友共鸣的游戏,《中国式家长》。
仅仅18年,这款游戏的销量就达到了90万份,销售额约3240万元。
3240万元是什么概念?如果你在08年用这笔钱在北京买几套房,现在你手中的资产可能会超过1.6亿。
这一数字已经远超上海崇明区一天的GDP。
所以,一个人的命运啊,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,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。
毕竟“时代的残酷之处,就在于它给时间上相差无几的人们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财产”。
但也就在昨晚,《中国式家长》的主创团队被爆在转让该作IP。
据国内某家媒体爆料,该团队两位创始人产生了冲突,他们又各自持有公司50%的股权。
这是一种隐患极大的股权分配比例,如果这两位创始人意见相左,整个公司或许都会陷入停滞。
既然如此,我们就先不看这些对魔兽玩家来说芝麻谷子的事儿了。
也就在今天下午,小鸡在平台上发现了一款和《中国式家长》玩法相似的地图——《魔兽式家长》。
一定程度上说,我认为这张图算是站在了风口上。整个18年,包括19年初的3个月,相关部门都在透露一种信息——将控制游戏总量,并且“能弘扬正能量,承担社会责任”的游戏更容易过审,走向市场。
就像雷军说的,“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”。那么《魔兽式家长》能飞吗?我觉得或许可以。
你很难对《魔兽式家长》的玩法做出一个定义。倒不是说它有多么另类,而是因为它糅合了多种玩法,既有养成、对抗,也有防守和闯关。
先说养成。顾名思义,玩家在游戏中经历的是一段从高中到高考的青涩时光。玩家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两类属性——学习能力和战斗力。
每一回合,或者说每一波进攻,玩家均可进入一次“脑洞”,在其中挖掘灵感。
这里,玩家每挖掘一次会消耗体力,体力耗尽,就会被传回家中。
可挖掘内容除了三围“体魄,想象力和记忆力”以外,玩家也能获得灵感。
另外,如果尝试挖掘“随机灵感”,玩家将有几率触发“脑洞爆发”,收下周围一大片脑洞。
有了灵感以后,玩家就能提升课程等级。和现实几乎相同的是,课程也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。每一回合,玩家能分配6门课程,提升相应能力。
有趣的是,在家庭教育中,情绪类课程能让玩家提升“情商、面子和压力”。
面子是这么回事。每到指定回合,玩家就能向父亲寻求礼物,比如买点电子琴,沙发蹦床,或者去看篮球赛,东南亚游什么的。
但显而易见的是,玩家得面子够足才能成,父亲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这些礼物能为角色带来实打实的技能和被动,具体用途后面再说。
学校教育就很好理解了,语文、数学这类传统的都有,往后再有文、理综之分。这些课程直接关乎到游戏结局。
或者,在学校的小卖部里,玩家能买到比方说“独立游戏文化”、“马云语录”这些杂七杂八的书籍,之后就能开启“编程”和“商业”这类带有时代特征的校外课程。
毕竟近年“少儿编程”被炒得火热,一些人说它会是下一个独角兽的摇篮,说不定你就是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另外,学校里还有类体育课程,能提升角色三围。
三围属性是玩家立命的根本。每一回合,有一大波敌人进攻。如果没能把它们全清,系统就会根据敌方存活数量,叠加“压力”。
当你压力爆表,到达100,幼小的心灵屡次被现实强奸,你就只能摊平身体享受,选择GG了。
或者你可以在学校小卖部购买“棒棒糖”、“冰淇淋”和“战网点”,用物质来缓解压力。
像极了爱情。
但在校园里,光学习肯定是不行的。早恋也不行,家长不让,你得干点正事。比如班委会选举,各种竞赛、考试等等,就属于正事。
到了一定回合,角色会迎来班委选举事件。
于是多名玩家齐聚一间教室,班主任会不时发起攻击。你可以“拉拢老师”来降低老师对自己的攻击欲望,“贿赂同学”来赢得选票,“什么也不干”来求得自保,等等。
这一过程中,你要拿准对方的心思,时而亲近时而远离,保持距离和神秘感。
又像极了爱情。
光参选班委不行,你爸妈还会送你去参加选秀,让你C位出道。
当然,其他玩家会和你一同参加选秀,C位胜出的那位据说可以当选明年NBA形象大使。
最后再提一句,游戏难度方面,我选的是“京沪”,你呢?
收藏